文章目录 [+]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儿呢?这一问题历来都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这里的杏花村是指湖北省麻城市的杏花村,有的人认为是指山西汾阳的杏花村,还有的人则认为是指安徽的池州贵池。 湖北麻城的杏花村风景幽美,小桥流水,是一座文化古镇,至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历代的文人墨客曾在这里吟哦题咏无数,苏东坡贬谪黄州时,曾经三次来到这里饮酒赋诗。乾隆皇帝也曾经御赐过“杏花古刹”的巨制匾额。这里的杏花村也确实有美酒,这里的酒是与众不同的“水酒”,又名“黄酒”。据文献记载,这种酒纯用糯米酿造,酒味醇厚。当地人直到现在还在用这种方法酿造醇酒。 霍俊其绘杜牧《清明》诗意(选自《名家书画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 山西省汾阳市的杏花村也是一座古村落,它酿酒的历史更为悠久,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如今的杏花村是汾酒集团的所在地,这里的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已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杏花村汾酒也成为目前国内的知名品牌,所以这里的杏花村可能是诸多杏花村当中酒文化最为突出的一地。现在,当地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收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并兴建了“酒都碑廊”。 安徽池州的杏花村是诗酒文化最浓郁的一处杏花村。该村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便编写了《杏花村村志》,此书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之内。据说,当年任池州刺史的诗人杜牧春游杏花村,在黄公酒垆畅饮美酒后,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诗。“黄公酒”以千年黄公井的井水酿造,醇香馥郁,甘美无比。这口“香泉似酒,汲之不竭”的千年古井,现已经成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杏花村称得上是一个寻幽探胜,访古凭吊,饮酒畅怀的好去处。 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2、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标签:杏花村清明牧童
汉语词语“滔滔不绝”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区别与用法 基本释义 [tāotāobùjué]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滔滔不绝的近义词... 词语解释 2025-07-25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