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胜收的收是什么意思?一次搞懂这个成语用法
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成语——"美不胜收"。说实话,我次听到这个成语的时候,脑子里冒出的个问题就是:这个"收"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是"收获"的"收",还是"收拾"的"收"?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成语,保证让你一次搞懂!
"美不胜收"到底啥意思?
先来说说这个成语的整体意思。"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太多,一时看不过来,或者美好的东西太多,无法一一接受。比如说你去参观一个特别大的花园,里面的花种类多得数不清,每一朵都特别漂亮,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这里的花真是美不胜收啊"!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收"字到底怎么理解呢?我查了好多资料,发现这个"收"字在这里其实有"接受"、"容纳"的意思。也就是说,美好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眼睛、心灵都"收"不过来啦!
成语背后的故事
这个成语早出现在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文选·序》中:"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辩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
虽然原文很长,但我们可以看出,"美不胜收"初是用来形容文学作品太多太美,无法收录的意思。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更广泛的用法。

"收"字的多种含义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这个成语,咱们来看看"收"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含义 | 例子 |
---|---|
接受、容纳 | 美不胜收、收礼 |
收获 | 秋收、收成 |
约束、控制 | 收心、收敛 |
结束 | 收工、收场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收"字在"美不胜收"中取的是"接受、容纳"的意思,而不是其他含义。这下是不是清楚多了?
成语的正确用法
现在咱们知道了"美不胜收"的意思,那该怎么正确使用它呢?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 形容自然景观:"九寨沟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
2. 形容艺术作品:"这次画展展出了上百幅名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3. 形容美食:"自助餐厅里的美食种类繁多,美不胜收,我都不知道该先吃什么了。"
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视觉上的美好事物,或者可以"看"到的东西。不太适合用来形容声音、气味等其他感官体验哦!
容易混淆的成语
说到"美不胜收",我还想到几个容易混淆的成语,咱们顺便也来区分一下:
1.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和"美不胜收"意思相近,但"目不暇接"不一定强调"美"。
2. 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和"美不胜收"意思非常接近,可以互换使用。
3. 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这个更侧重于"应付",而不是欣赏美好事物。
生活中的"美不胜收"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不胜收"的时刻。比如:
1. 春天去公园,看到各种鲜花盛开
2. 逛博物馆,看到无数珍贵的文物
3. 参加美食节,看到来自各地的特色小吃
4. 逛书店,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
每当这种时候,我们就可以感叹一句:"真是美不胜收啊!"是不是感觉自己的语文水平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
小测试
咱们来做个小测试,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个成语的用法。下面哪个句子使用"美不胜收"是正确的?
A. 这场音乐会的旋律美不胜收,我听得如痴如醉。
B. 美术馆里的展品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C. 他说话的声音美不胜收,让人听了很舒服。
正确答案是B哦!因为"美不胜收"更适合形容视觉上的美好事物,音乐和声音不太适合用这个成语。
好啦,关于"美不胜收"的分享就到这里啦!不知道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完全搞懂这个成语了呢?你近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美不胜收"的场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