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字成语 » 众星拱月意思解释及典故:古典文学中的夜空意象

众星拱月意思解释及典故:古典文学中的夜空意象

每天一个成语 2025-02-11 7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在浩瀚的中国文化长河中,成语“众星拱月”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原意是指夜空中群星环绕月亮的景象,后引申为众人拥戴一人,形象地描绘了中心人物受到众人的尊崇和爱戴的情景。这一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还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成为表达敬意和赞美的一种方式。

成语典故

0023

“众星拱月”最早见于《史记·天官书》:“众星拱北,谓之拱极。”这里的“拱北”即指众星环绕北极星,北极星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天帝的居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史记》中这一描述,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宇宙的敬畏之情,也隐含了对权力中心的崇拜。

到了唐代,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虽然诗中没有直接使用“众星拱月”这一成语,但其中“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一句,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敬重,与“众星拱月”所表达的尊崇之意异曲同工。

文学中的运用

在古代文学中,“众星拱月”常被用来形容君主或领袖受到臣民的拥戴。例如,宋代文人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道:“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众星拱月”,但通过描述后唐庄宗李存勖因沉迷于伶人而亡国,反衬出一个贤明君主应受到众人的拥戴和辅佐。

0023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众星拱月”不仅用于形容政治领袖受到人民的爱戴,还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一个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或是某个领域的杰出人才,都可能被比喻为“众星拱月”中的“月”,周围的人则像众星一样围绕着他,给予支持和帮助。

“众星拱月”这一成语,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空景象,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一个中心人物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正如月亮虽美,但若无众星的环绕,夜空也会显得单调而寂寞。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