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字成语 » 锱铢必较意思解释及典故

锱铢必较意思解释及典故

每天学一个成语 2025-02-11 5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在中国的成语海洋中,“锱铢必较”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词语,它用来形容那些在金钱或其他小事上极为计较、不肯轻易让步的人。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待物质的态度,还蕴含着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成语解释

0003

“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其中“锱”相当于四分之一两,“铢”则更小,约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因此,“锱铢”连用时,就表示非常微小的重量或数量。成语“锱铢必较”字面意思就是连极其微小的重量或数量都要计较,引申为在小事上过分计较。

典故来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原文是:“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悉征赋税,以给宗庙、社稷、百官之俸禄,无有所余。故财用不足,而轻重平准之法起。……高祖既没,吕后时,平准之法行焉。……故平准之法,始于汉高祖,成于孝惠、高后,而极于武帝。”

在这段文字中,司马迁描述了汉朝初期由于经济困难,政府不得不对商贾征收重税,甚至限制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减轻财政负担。其中提到的“平准之法”就是通过调节物价和税收来平衡经济的一种措施。而“锱铢必较”则是形容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对每一笔收入都极其重视,不允许有任何浪费或损失。

0003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锱铢必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金钱上非常精明、节俭的人。这种态度在某些情况下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打细算可以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然而,如果过度计较,不仅会让人显得小气,还可能影响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例如,一个朋友在聚餐时总是计算每个人应该支付的精确金额,甚至为了几块钱争得面红耳赤,这种行为就显得有些过分了。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慷慨和大方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锱铢必较”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警示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金钱和小事时,既要精明节俭,也要懂得适度放手,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毕竟,生活中不仅仅有物质,还有更多值得珍惜的情感和美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