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疲惫不堪”这个词,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长时间的劳累后,身心俱疲的状态。这个词不仅出现在口语中,也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表达出一种强烈的疲惫感。那么,“疲惫不堪”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又有什么典故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词义解释

“疲惫不堪”中的“疲惫”指的是身体或精神上的极度疲劳,而“不堪”则表示无法承受、难以忍受。因此,整个词组的意思是:身体或精神上非常疲惫,到了无法继续承受的程度。这种状态通常发生在长时间的工作、学习或是其他耗费体力和精力的活动之后,让人感到精疲力尽,甚至想要放弃。
典故溯源
“疲惫不堪”这个成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典故,但它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极度疲惫状态。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表达的使用例子,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有这样一段话:“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在这段话中,烛之武在面对秦伯时,提到“共其乏困”,这里的“乏困”就与“疲惫不堪”有相似的含义,指的是郑国在被围困时的极度疲惫和困境。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疲惫不堪”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不仅用来形容人的状态,也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状况。例如:
个人层面:长时间加班后,小李感到疲惫不堪,几乎无法继续工作。
社会层面:连续的自然灾害使这个地区疲惫不堪,需要外界的援助。
文学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终于感到疲惫不堪,决定暂时放下一切,去旅行放松。
“疲惫不堪”这个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长时间劳累后的状态,还传递出一种对身心极限的深刻体验。无论是古代文献中的“乏困”,还是现代生活中的“疲惫不堪”,都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适时休息,调整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