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昃食宵衣“出自《左传》,是中国古代描述君王勤勉理政的典故。

一、词义解析:
1. "昃"指太阳偏西,形容晚食
2. "宵”指夜晚
3. “衣”指穿衣

4. 整句意为:忙到日落才吃饭,深夜仍在工作时才穿衣
二、历史典故:
语出《左传·哀公十六年》:"卫侯朝于周,昼食三鼎,夕食五豆,夜分而寝,未明而起,以听狱讼,昃食宵衣"
描绘了卫侯勤政爱民的形象,日夜操劳国事
三、文化内涵:
1. 体现了古代君王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2. 反映了敬业奉献的精神传统
3.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勤政”的典型写照
四、现代启示:
1. 勤勉敬业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2. 领导者应心系民众、尽职尽责
3. 任何岗位都应保持敬业精神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位,都要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