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字成语 » 党同伐异意思解释及典故

党同伐异意思解释及典故

成语天天记 2025-03-08 29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党同伐异”,这四个字,似乎带着一种历史的沉重,它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的概括,也是人性深处的一种复杂体现。这四个字,字面理解为联合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去攻击、排斥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无论是古代的宫廷斗争,还是近现代的政治运动,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都可见其身影。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党同伐异”这一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何武传》中。何武是西汉末年的官员,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当时,汉朝的外戚与宦官势力日益壮大,他们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导致朝政日益腐败。何武对此深感忧虑,上书汉哀帝,指出:“今党同伐异,背公向私,上下相效,竞为邪僻。”意在批评当时的政治风气,希望皇帝能够明辨是非,整顿朝纲。然而,历史的车轮往往不会因个人的呼声而停止,何武的谏言并未得到重视,反而因此遭到了排挤。

0081

“党同伐异”不仅存在于古代,近现代史上亦有诸多例证。如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新旧两派的斗争;又如中国近代史上的多次政治运动,无不体现着“党同伐异”的现象。这些历史事件告诉我们,当权力成为一种工具,当立场成为一种信仰,人性中的善与恶便会在权力的天平上被放大,最终导致社会的分裂与动荡。

在日常生活中,“党同伐异”同样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无论是职场中的小团体,还是网络空间中的“键盘侠”,当人们过于强调自己的立场,而忽视了对不同观点的尊重与理解时,便容易陷入“党同伐异”的陷阱。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更会破坏社会的和谐。

面对“党同伐异”,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理解不同的立场,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世界。正如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同时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精神,让社会成为一片包容的海洋,而非彼此对立的战场。

“党同伐异”不仅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更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一面镜子。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不要忘记对人性的尊重与理解,让社会成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地方。

0081
标签:

相关文章

搞懂鞭长莫及的反义词,写作表达更精准

哎,写文章这事儿,感觉跟赶集似的,得东挑西拣,还得顾着大伙儿爱看啥。这次的主题是“鞭长莫及的反义词”,听着就有点儿费脑筋,不过想想...

四字成语 2025-07-15 205 0

归心似箭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例句分析

哎,要说这“归心似箭”四个字啊,我感觉真是说到了我心坎里去了!谁还没个想家的时刻呢?尤其是在外漂泊久了,那种感觉,啧啧,真不是一般...

四字成语 2025-07-15 18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