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成语不仅富含深意,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典故。成语“高深莫测”便是其中之一。
高深莫测的含义

“高深莫测”是一个形容词成语,用来形容某事物或某人的思想、言行、能力等非常深奥、难以理解或预测。具体来说:
高深:表示程度非常高,难以达到或理解。
莫测:表示无法测量、无法预测。
典故

“高深莫测”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庄子·天地》:“夫至人,其居也,林泽之间;其出也,环堵之室。环堵之室,犹不足以为之居也。故林泽非不荒也,而足以为之居也。其高深莫测,犹足以为之居也。”
在这段文字中,庄子描述了“至人”(即最高境界的人)的居所和行为。至人虽然住在简陋的环境中,但他们的思想和境界却非常高深,难以被常人理解。因此,用“高深莫测”来形容至人的思想和境界,表示其深奥、难以捉摸。
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高深莫测”常常用来形容以下几种情况:
1. 学术领域:形容某位学者的研究成果非常深奥,普通人难以理解。例如:“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高深莫测,只有少数同行能够理解。”
2. 艺术领域:形容某位艺术家的作品非常独特,难以解读。例如:“这位画家的作品高深莫测,每次展览都能引起观众的广泛讨论。”
3. 政治领域:形容某位政治家的策略或决策非常复杂,难以预测。例如:“这位领导人的政策高深莫测,每次讲话都能引发各种解读。”
4. 个人能力:形容某人的能力和智慧非常出色,难以被常人理解。例如:“他的商业头脑高深莫测,每次都能在市场中找到新的机会。”
典型例句
1. 学术:这位教授的理论高深莫测,连他的学生都难以完全理解。
2. 艺术:这幅画的意境高深莫测,让人看了不禁陷入沉思。
3. 政治:这位政治家的策略高深莫测,每次发言都能引发广泛的讨论。
4. 个人:他的商业头脑高深莫测,总能在市场中找到新的机会。
“高深莫测”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对至人境界的崇高赞美,也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形容各种深奥、难以理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