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结网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现代意义让我来轻松解读
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文艺范儿的成语——"临渊结网"。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是: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上,手里拿着渔网,这画面也太诡异了吧?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原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作为一个喜欢研究成语背后故事的小编,今天就用轻松的方式,带大家了解这个成语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妙用。
临渊结网到底啥意思?
先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临"就是靠近、面对;"渊"指的是深水潭;"结网"就是编织渔网。合起来看,字面意思就是"在深水潭边编织渔网"。但成语嘛,从来都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原文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站在水边眼馋别人的鱼,不如回家自己织网捕鱼。说白了就是劝人别光羡慕别人,要实际行动起来。
我次真正理解这个成语,是在大学写论文的时候。那会儿天天看学霸同学们发表论文,羡慕得不行,导师就对我说了这句话。当时感觉被戳中了痛点——对啊,光羡慕有什么用?得自己动手写啊!
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说到这个成语的出处,不得不提班超这个人。班超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投笔从戎"说的就是他。他原本是个文官,后来觉得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就参军去了西域。

《后汉书》里记载,班超在西域的时候,有人劝他安于现状,他就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满足于现状,要主动争取更大的成就。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这个成语的精髓所在。
想想也挺有意思,一个两千年前的成语,到现在还能给我们启发。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现代生活中的"临渊结网"
现在咱们聊聊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我发现它特别适合形容我们常遇到的几种情况:
职场场景:办公室里总有人抱怨工资低,但从不提升自己。这不就是典型的"临渊羡鱼"吗?与其眼红同事升职加薪,不如"退而结网"——报个培训班、考个证什么的。
学习场景:学生时代怕的就是那种"学霸恐惧症"——看到别人成绩好就焦虑,但自己又不努力。这时候就需要"临渊结网"思维:别光羡慕,找出差距,制定学习计划。
创业场景:很多创业者一开始都会羡慕成功企业,但真正能成功的,是那些把羡慕转化为行动的人。马云说过:"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的人永远不会成功,这就是"临渊结网"的反面教材。
| 场景 | 古代表现 | 现代表现 |
|---|---|---|
| 职场 | 羡慕官员俸禄 | 羡慕高薪职位 |
| 学习 | 羡慕科举及第 | 羡慕学霸成绩 |
| 创业 | 羡慕商贾财富 | 羡慕企业成功 |
为什么我们常常"临渊羡鱼"而不"退而结网"?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发现有几个主要原因:
1. 行动成本高:羡慕只需要动动眼睛和嘴巴,行动却要付出时间精力。人天生倾向于选择省力的方式。
2. 即时满足诱惑:刷短视频获得的快乐是即时的,学习技能带来的回报却是延迟的。大脑更喜欢即时奖励。
3. 恐惧失败:很多人不行动是因为害怕努力后还是失败,那还不如不尝试,至少能安慰自己"如果我努力也能成功"。
4. 缺乏清晰路径:知道应该做什么,但不知道具体怎么做,这种迷茫感让人望而却步。
认识到这些障碍后,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克服它们。比如把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给自己设置即时奖励,或者找一个 accountability partner(互相监督的伙伴)。
如何实践"退而结网"的智慧?
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分享几个我自己实践过的"退而结网"小技巧:
5分钟法则:当你想做一件事又拖延时,告诉自己"只做5分钟"。通常5分钟后你就会进入状态,想继续做下去。我用这个方法养成了晨跑习惯。
逆向规划:从目标倒推步骤。比如想进大厂,就查需要什么技能,然后制定学习计划。这比盲目努力有效率多了。
环境设计:让自己处于不得不行动的环境中。比如想学英语就把手机语言设为英文,想健身就把运动服放在显眼位置。
记录进步:用APP或笔记本记录每天的小进步。看到积累的效果会更有动力继续。我用这个方法三个月学会了基础编程。
允许不完美:很多人因为追求完美而迟迟不开始。记住:完成比完美重要。我的篇公众号文章写得超烂,但至少迈出了步。
临渊结网vs其他相似成语
中文里有很多劝人行动的成语,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咱们简单对比一下:
1. 坐而论道:光说不做,比临渊羡鱼更消极,连羡慕都没有,纯粹空谈。
2. 纸上谈兵:理论一大堆,没有实践经验,和临渊结网强调的实际行动形成对比。
3. 脚踏实地:和退而结网意思接近,但少了从羡慕到行动的转变过程。
4. 勤能补拙:强调勤奋的重要性,是退而结网后的执行阶段。
相比之下,"临渊结网"更完整地描述了一个从羡慕到行动的思维转变过程,这也是我喜欢这个成语的原因。
当"临渊羡鱼"也有价值?
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要问:难道羡慕就完全没用吗?其实不然。适度的羡慕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动力,关键在于如何转化。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两种羡慕:
1. 良性羡慕:看到别人成功,想"我也要这样",然后努力。
2. 恶性羡慕:看到别人成功,想"凭什么他行我不行",然后嫉妒甚至希望对方失败。
我们要培养的是良性羡慕。每次羡慕别人时,可以问自己三个
1. 我羡慕他什么具体方面?
2. 我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类似成就?
3. 我今天能迈出的步是什么?
这样就把消极情绪转化为了行动计划,完成了从"临渊羡鱼"到"退而结网"的转变。
给拖延症患者的"结网"指南
作为一个曾经的资深拖延症患者,我特别理解那种"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的痛苦。这里分享我的抗拖延"结网"心得:
降低启动门槛:想健身?先从每天一个俯卧撑开始。微习惯的力量超乎想象。
设置外部约束:报名付费课程、公开承诺目标,利用损失厌恶心理逼自己行动。
拆分到小单元:写论文痛苦?告诉自己"今天只写摘要部分"。通常写着写着就停不下来了。
原谅自己的拖延:越自责越拖延。接受"人都会拖延"的事实,反而更容易重新开始。
寻找内在动机:问自己"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找到深层原因比外在压力更持久。
这些方法都是我亲身试验过的,虽然不能保证立竿见影,但坚持下来真的能改变生活。
从今天开始你的"结网"行动
写了这么多,后总结一下"临渊结网"给我们的现代启示:
1. 羡慕别人是人之常情,但别止步于此
2. 把羡慕转化为明确的目标
3. 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
4. 从小步骤开始立即行动
5. 持续积累,等待复利效应
不妨现在就想想:近你在"羡"什么"鱼"?对应可以"结"什么"网"?哪怕是小的一个行动,比如下载个学习APP,或者给想进入的行业前辈发个咨询邮件,都是很好的开始。
你近有没有从"临渊羡鱼"转变为"退而结网"的经历?或者有什么一直想尝试但还没行动的事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也许你的故事能给别人启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