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的意思简单说写作新手也能快速学会
大家好呀!作为一个经常码字的小编,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写作中那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超级实用的概念——"起承转合"。别被这四个字吓到,其实它就是我们平时写东西时自然而然会用到的一种结构,只不过古人给它起了个文雅的名字而已。
起:开个好头很重要
"起"就是开头,就像我们和人聊天,句话说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对方想不想继续听下去。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总是纠结开头怎么写,有时候对着空白文档能发呆半小时。后来发现,其实开头不用想得太复杂,关键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比如你可以:
1. 讲个小故事
2. 提出一个问题
3. 分享一个有趣的事实
4. 描述一个场景
举个栗子,如果我要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可以这样开头:"上周我在小区楼下看到一只流浪猫在翻垃圾桶找吃的,突然想到,如果连小动物都开始为生存环境发愁,我们人类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
看,是不是比直接说"环保很重要"要有意思多了?
承:把话说清楚
"承"就是承接和发展,这部分主要是展开你的观点,提供更多细节和论据。如果说"起"是抛出一个话题,那么"承"就是把这个话题聊透。
这里有个小技巧:想象你在和朋友解释一件事,你会怎么一步步说清楚?写作也是一样的思路。你可以:
1. 先解释核心概念
2. 然后提供相关数据或例子
3. 接着分析原因或影响
4. 后可能还需要反驳一些可能的反对意见
比如继续那个环保话题,在"承"的部分可以这样写:
"根据环保局新数据,我们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已经达到了XX吨,其中只有不到30%得到了合理处理。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市容,更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长期污染。可能有人觉得'我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年就能减少数万吨白色污染。"
转:来点意外惊喜
"转"是有意思的部分,它相当于故事里的转折点。这部分你可以:
1. 提出一个反常识的观点
2. 分享一个意想不到的案例
3. 揭示问题的另一面
4. 或者干脆来个神转折
比如在环保文章里,我可以这样写:
"但是,环保真的只是少用几个塑料袋那么简单吗?去年我去日本旅行时发现,他们的垃圾分类细致到令人发指,但同时也制造了大量专门用于分类的塑料垃圾袋。这让我思考:我们追求的环保,会不会有时候反而造成了新的浪费?"
看到没?这样一转,文章立刻就有了深度,读者也会跟着思考。
合:完美收尾
"合"就是但千万别写成"那种八股文。好的结尾应该:
1. 呼应开头
2. 升华主题
3. 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4. 或者提出行动建议
继续我们的环保文章,结尾可以这样写:
"回到那只翻垃圾桶的流浪猫,我突然明白,环保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实践过程。也许下一次购物时,我们可以在'用纸袋还是塑料袋'之外,多问自己一句:'我真的需要买这个吗?'"
起承转合的实际应用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起承转合的结构,我做了个简单
| 结构 | 作用 | 写作技巧 | 占全文比例 |
|---|---|---|---|
| 起 | 吸引注意 | 故事、事实 | 15%-20% |
| 承 | 展开论述 | 解释、数据、例子 | 30%-40% |
| 转 | 制造转折 | 反常识、新角度 | 20%-25% |
| 合 | 总结升华 | 呼应、思考、行动 | 15%-20% |
新手常见误区
我刚学写作时,在起承转合上踩过不少坑,分享给大家避雷:
1. 起得太突兀:开头和主题关联不大,纯粹为了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比如写美食文章却用明星八卦开头,读者会觉得很困惑。
2. 承得太啰嗦:展开部分堆砌太多信息,没有重点。我曾经写过一篇电脑选购指南,把每个参数都解释了一遍,结果读者反馈"看晕了"。
3. 转得太生硬:为了转折而转折,逻辑不连贯。有次我写职场文章,前面讲如何升职加薪,突然转到环保话题,读者纷纷表示"跳戏了"。
4. 合得太敷衍:结尾随便写两句了事,没有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典型的就是"这就是我的观点,你怎么看?"——太水啦!
练习起承转合的小技巧
1. 拆解好文章:找几篇你喜欢的文章,用彩笔标出起承转合的部分,看看别人是怎么运用的。
2. 先写大纲:动笔前先用几句话规划好每部分要写什么,避免写着写着跑偏。
3. 录音练习:假装在和朋友聊天讲述这个话题,录下来转文字,往往比直接写更自然。
4. 卡片写作法:把起承转合分别写在四张卡片上,可以随意调换顺序尝试不同效果。
记住,起承转合不是死板的公式,而是一种帮助我们组织思路的工具。随着写作经验增加,你会发展出自己的节奏和风格。
后说两句
写作就像做菜,起承转合就是基本的"煎炒烹炸"技法。掌握了这些基本功,你就能把零散的食材(想法)变成一道完整的大餐(文章)。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刻意,但练习多了就会变成自然反应。
你近有没有写过什么文章?试着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分析一下,看看哪部分需要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