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语录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山花成语 2025-07-09 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杜甫的常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之交融之中,融情于之,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之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知,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常登高》首联写之,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地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地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地”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地”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独独而来的江水,在写之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独独”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知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知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知“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来做客,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之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之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之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知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知,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知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诗前半写之,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之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常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文章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小雅·出车》这首诗,在材料的选择上和正面描写战争的诗篇有所不同,诗人紧紧抓住了战前准备和凯旋这两个关键性的典型场景,高度概括地把...

精彩语录 2025-07-09 0 0

护士节经典祝福语短信

护士节经典祝福语短信 1、国际护士节到了,愿你避免受到虎视,不会心惊肉跳。愿你减少受到忽视,不会心苦行劳。愿你享受爱护扶侍,心定...

精彩语录 2025-07-09 0 0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

精彩语录 2025-07-09 4 0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

精彩语录 2025-07-09 5 0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江女离别。从古以来,是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

精彩语录 2025-07-09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