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拼音:yánbùyóuzhōng 英文:speakaffectedlly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清·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近义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 反义词: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辨析: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为目的;不坦率;形容虚伪欺骗时成分要轻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 正音:衷,不能读作“zōnɡ”。 谜语:表白;外来语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他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当时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郑庄公处理郑朝政,却有对号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让他代替郑庄公处理朝政。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后,对周平王特别不满。周平王非常害怕,赶紧向郑庄公解释说,他没有让忌父取代郑庄公的想法。为了取得郑庄公的信任,他和郑庄公互换人质,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而郑公子忽则到周朝来做人质。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孙子姬林继位,称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让忌父代替郑庄公当卿士,掌管朝政。郑庄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zhài)足领兵马,到周朝的温地收割麦子,并全部运送到郑国。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兵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运回郑国。从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加恶化,彼此间结下了仇恨。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即使互换人质也是没用的。这是当时的史官对这件事精辟的评论。 标签:郑庄公言不由衷郑国
痛定思痛的意思_痛定思痛的近义词|反义词_痛定思痛造句例句 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 词语解释 2025-09-06 0 0
狭路相逢的意思_狭路相逢的近义词|反义词_狭路相逢造句例句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汉·乐府诗《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词语解释 2025-09-06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