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语解释 » 厦门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

厦门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

南初成语 2025-09-11 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校训释义: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校徽释义: 校徽图案确定于1921年,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确定和沿用的,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徽标圆环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为拉丁语“厦门大学”;盾形上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即所谓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门图案象征着广纳贤才、开放办学;绶带上的“止于至善”四字为建校初期校训。 厦门大学校歌 校歌释义: 20世纪初叶,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诞生,我国开始兴起“学堂乐歌”,即新型学校学生们所唱的校歌。厦门大学创办伊始,陈嘉庚先生就事先计划创作校歌,将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和宗旨融入校歌中。在举行建校仪式当天,陈嘉庚先生公布了本校歌。自此,厦门大学校歌就以其独特的个性,催人奋进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和雄伟的气势,激励着一代代厦大人自强不息。 歌词第一段,将学习比喻为开发宝藏。学海洋洋,有谁能用钥匙打开藏宝之门? 其意一在鼓励学生勤奋自强,依教师的指导,靠自己的努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发掘知识的宝藏,只有这样,才能“致吾知于无央”,永不停止学习。 其意二在阐明大学教育不应照本宣科,而应授予学生“钥匙”,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歌词第二段,宣扬积极处事,播撒大爱。人生茫茫,谁能用慈悲之心指引人们不断前进? 其意一在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苍茫人生,做人应如大海扬帆,树立方向,自信自强,成为社会人才、国家栋梁,用大爱引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其意二在告知教师要用无私的爱去关怀、指引学生,师生共同努力,弘扬“南方之强”的精神。
厦门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
厦门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

相关文章

曾是什么意思

[zēng] 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祖父的父亲)。~孙(孙子的儿子)。 古又同“增”。 [céng] 副词。表示从前经...

词语解释 2025-09-11 0 0

「成语故事」噤若寒蝉

噤若寒蝉的意思:噤(jìn):闭口不作声。蝉:一种昆虫,俗名“知了”。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近...

词语解释 2025-09-1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