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语解释 » 「成语故事」聊胜于无

「成语故事」聊胜于无

每天一个成语 2025-07-25 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聊:略微。胜于无:比没有好一些。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近义词:微乎其微、屈指可数 反义词:不胜枚举、不计其数 出处 晋·陶渊明《和刘柴桑》:“谷风转凄薄,春醪(láo)解饥劬(qú);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栖栖(qī)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共用,过此奚所须。” 译文: 晋·陶渊明《和刘柴桑》:“东风寒意渐逼人,春酒解饥消疲倦。薄酒虽不比佳酿、总胜无酒使心安。世间之事多忙碌,我久与之相疏远。耕田织布足自给,除此别无他心愿。” 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叫陶渊明的人。他是著名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绝意仕途。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在归隐田园后,陶渊明潜心写诗作辞。他的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晋安帝义熙十年七月,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等人结白莲社,刘程之为社中十八贤之一。他们招陶渊明入社,渊明不肯,于是写了一首诗《和(hè)刘柴桑》: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qiè)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cí)己就治,新畴复应畲(shē)。 谷风转凄薄,春醪(láo)解饥劬(qú)。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qī))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yì)如。 译文: 久已招我隐庐山,为何犹豫仍不前? 只是为我亲友故,不忍离群心挂牵。 良辰美景入胸怀,持杖返回西庐间。 沿途荒芜甚凄凉,处处废墟无人烟。 简陋茅屋已修耷,还需治理新垦田。 东风寒意渐逼人,春酒解饥消疲倦。 薄酒虽不比佳酿、总胜无酒使心安。 世间之事多忙碌,我久与之相疏远。 耕田织布足自给,除此别无他心愿。 人生百岁终将逝,身毁名灭皆空然。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曾做过柴桑县令,故诗人称其为刘柴桑。入宋后隐居不仕,人又称之刘遗民。他与周续之、陶渊明被称为“浔(xún)阳三隐”。 此诗就是他写给刘柴桑的一首和诗。诗中以坦诚的态度,表明自己对躬耕足以自给、饮酒足以自慰的隐耕生活已经十分满足,且已把生死、身名等事置之度外,别无他求,因而不愿入庐山事佛。陶渊明时年五十岁。 虽然家里十分穷,但是他还是自己简单进行了装修,也靠到处拾荒捡了几样家具,也算聊胜于无吧,现在看起来还算比较温馨。 他终于找到一个洗碗的工作,虽然薪水不多,但聊胜于无。 插花没有新的,就把旧的摆上去,聊胜于无。 既念欲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恐更阅数年,杀青无日,不如限以报章,用白鞭策,得寸得尺,聊胜于无。(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常用程度】:常用 【字数】:四字成语 【繁体】:聊勝于無 【注音】:ㄌ一ㄠˊㄕㄥˋㄩˊㄨˊ 【简拼】:LSYW 【结构】:偏正式成语 【正音】:胜;不能读作“shēnɡ”。 【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故事」聊胜于无
「成语故事」聊胜于无

相关文章

絮组词_絮字组词

绿丝成语网整理的“絮”(含范例)的内容如下: 絮组词精选 下为该词语的应用范例和释义说明(下面也包含“絮”的所有组词)。 1...

词语解释 2025-07-26 2 0

传是什么意思

[chuán] 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由前向后~。古代~下来的文化遗产。 传授:师~。把自己的手艺~给人。...

词语解释 2025-07-26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