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语解释 » 古诗词与地理: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因喀斯特地貌被称为“江南一绝”的三衢山

古诗词与地理: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因喀斯特地貌被称为“江南一绝”的三衢山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原文: 三衢道中 〔宋〕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拼音: 三sān衢qú道dào中zhōng 〔宋sòng〕曾céng几jǐ 梅méi子zi黄huáng时shí日rì日rì晴qíng, 小xiǎo溪xī泛fàn尽jǐn却què山shān行xíng。 绿lǜ阴yīn不bù减jiǎn来lái时shí路lù, 添tiān得dé黄huáng鹂lí四sì五wǔ声shēng。 注释: 此诗是南宋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纪行诗明快自然,富有生活意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季节,难得日日晴的好天气,诗人的心情也很畅快。下一句的“却”字写出溪尽却兴不尽,进而舍舟山行。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浓荫,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悦耳动听,突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 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毗邻江西、福建、安徽等省,与金华双龙洞、淳安千岛湖、武夷山、三清山、黄山等相距不远。 三衢山 三衢山为灰岩岩溶地貌,与云南石林的壮年期岩溶地貌不同的是,三衢山岩溶属幼年期,主要由峰丛构成,微地貌为石芽和溶沟。三衢山同时又是奥陶纪晚期(4.4亿年前)的一个巨大的古生物礁,是研究华南古生代地史的重要地区。三衢山因生物礁和优美岩溶地貌的结合而珍贵。 三衢山历史文化 三衢山独特的地貌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据史料记载,“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记述了三衢山诞生的传奇经历,为三衢山笼罩了神秘的色彩。唐《元和郡县图志》有“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的记载,记录了衢州以三衢山命名的历史,因此后人称三衢山为“衢州的母亲山”。北宋名臣赵抃为浙江衢州人,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告老还乡时两袖清风,只有“一琴一鹤”相伴,被世人传为佳话。位于三衢山西坡的“赵公岩”是赵抃年轻时避难读书之地,后人因感其刚正,在其逝世后自发到此洞焚香、敬拜,以颂其德。 三衢山特色景观 三衢山景区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堪称“江南一绝”。景区属石灰岩地貌石牙石林景观,石林造型奇特、惟妙惟肖,层次感强、变化无穷,有百狮争雄、仙女梳妆、龙蛇争霸、双龟峰、海龟峰、老虎洞、天顶花盆、玉如意、将军阵等五十多个景点景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形石动物园。景区内融奇岩、怪石、峭壁、溶洞、石林、泉、溪等自然风景为一体,人们可尽享大自然无穷妙趣。 三衢山及其毗连的诸山岭,绵延一大片,都是石灰岩所形成的槽谷型岩溶、岩石地貌,经年代久远风化,成为如今崎岖的层峦、叠峰。古人所谓“层峦迸裂魑魅惊”,说的就是那些石谷深沟、石壁叠嶂与悬崖。整个三衢山又似一处膨大的、不规则的珊瑚,点缀着无数的大小石穴、石室、石洞,以及石墩、石柱、石笋、石林,并以沟谷形成三处,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三瓣芙蓉金翠明”。正因为它有“魑魅惊”和“金翠明”,更吸引了众多游客。
古诗词与地理: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因喀斯特地貌被称为“江南一绝”的三衢山
古诗词与地理: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因喀斯特地貌被称为“江南一绝”的三衢山

相关文章

求是什么意思

请求:~救。~教。~您帮我做一件事。 要求:力~改进。精益~精。生物都有~生存的本能。 追求;探求;寻求:~学问。实事~是。刻...

词语解释 2025-07-12 3 0

轰轰烈烈的意思

成语名称:轰轰烈烈 成语读音: 成语解释: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

词语解释 2025-07-12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