篑是什么意思?一起来聊聊这个有点“土”的字
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可能不太常见但挺有意思的字——"篑"。次看到这个字的时候,我差点把它读成"贵",后来才发现原来它读"kuì"。作为一个喜欢研究汉字的小编,我觉得这个字背后藏着不少有趣的故事和用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发现。
"篑"字的基本解释
先来说说"篑"基础的意思吧。根据字典的解释,"篑"指的是一种用竹子或藤条编成的容器,形状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筐或者篮子。不过和现代塑料筐不同,古代的"篑"都是用天然材料手工编织的,想想还挺环保的呢!

这个字的结构也很有意思,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贵",合起来就是"竹制的贵重容器"的意思。古人用"篑"来装土、运土,特别是在修建工程的时候,工人们会用它来搬运泥土。所以你看,这个字虽然现在不常用,但在古代可是建筑工地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呢!
"篑"在成语中的妙用
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单独使用"篑"这个字,但它却出现在几个挺有名的成语里,让这些成语显得特别有文化底蕴。我喜欢的是"功亏一篑"这个成语。
"功亏一篑"意思是说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就像堆一座土山,就差后一筐土就能完成,结果却没能加上去。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想想看,古人用这么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差一点点就成功"的意思,是不是特别生动?

我查资料的时候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点:"功亏一篑"和"功败垂成"意思相近,但前者更强调"只差后一步",后者则更侧重"在即将成功时失败"。咱们中文的成语真是精妙啊!
"篑"在古代文献中的身影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发现"篑"字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得还挺频繁的。除了《尚书》,在《左传》《孟子》等经典中也能找到它的踪迹。
比如《孟子·公孙丑下》中就有:"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意思是说就像堆山,还差一筐土没完成,如果停下来,那是自己主动停止的。孟子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做事要坚持到底的道理。
我还注意到,在古代,"篑"不仅是工具,有时还被用作量词,比如"一篑土"就是指一筐土的量。这种把容器名称直接用作量词的现象在古汉语中挺常见的,比如"一杯水""一碗饭"也是这样来的。
"篑"的现代使用情况
说实话,在现代汉语中,"篑"字单独使用的情况确实不太多见了。我们更多是在上述那些成语中见到它。不过在一些特定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它还是会偶尔露个脸。
比如在描写古代场景的历史小说里,作者可能会写"工人们扛着篑运土"这样的句子,来营造历史氛围。还有一些书法爱好者喜欢写"功亏一篑"这几个字,因为既有深刻含义,写起来又很有书法美感。
我整理了一个小简单对比一下"篑"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情况:
时期 | 使用频率 | 主要使用场景 |
---|---|---|
古代 | 较高 | 日常生活、建筑工程、文献记载 |
现代 | 较低 | 成语、文学作品、书法艺术 |
和"篑"相关的有趣知识
在研究这个字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小知识。比如在古代,"篑"有时会和"蒉"字混淆,因为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而且都和容器有关。不过"蒉"指的是草编的容器,而"篑"是竹编的,材料不同。
有些地方的方言中还能找到"篑"的影子。比如在某些方言里,"篑"被用来指代特定的篮子或筐,虽然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就是古汉语中的"篑"字。
让我惊讶的是,现代日语中仍然使用"篑"这个汉字(写作"籄"),意思也是竹编的容器。看来这个字的影响还真不小,都传播到其他语言中去了。
如何正确使用"篑"字
虽然"篑"字不常用,但如果我们想正确使用它,还是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分享:
1. 记住它常出现在"功亏一篑"这个成语中,表示"差一点成功"的意思。
2. 如果想在写作中使用,好是在描写古代场景或需要文言色彩的时候。
3. 注意不要和"匮""蒉"等形近字混淆,虽然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思不同。
4. 书写时要注意上面是"⺮"字头,下面是"贵",别写错了。
我建议大家可以试着用"功亏一篑"造个句子,比如:"这次考试复习了很久,后因为粗心错了一道大题,真是功亏一篑啊。"这样既能记住成语,也能学会正确使用"篑"字。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篑"这样的字
可能有朋友会问:现在都不怎么用这个字了,为什么还要了解它呢?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了解这样的字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和古代文献。很多成语都包含着这样的古字,如果不明白单个字的意思,可能就难以完全领会整个成语的妙处。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字背后都有历史和故事。了解"篑"这样的字,就像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人生活的窗口,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虽然这些字日常用得少,但在某些场合(比如文学创作、书法、历史研究等)还是很有价值的。多认识一个字,就多一份文化底蕴,何乐而不为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不认识某个字而闹笑话的经历?或者你有没有特别喜欢但不太常用的汉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想法~